党课宣讲是党校的最大优势。长兴县委党校坚决扛起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担当,聚焦理论普及政策宣讲,着力强队伍、搭平台、广宣讲,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地、机关站所,推进基层理论宣讲走实走深走心。
一、精准发力补师资之缺,确保宣有所教
针对基层党课讲不好、不会讲的情况,长兴党校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灵活组团成立三支党课宣讲队伍。
一是发挥党校宣讲先锋队作用。教师队伍是党校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紧跟基层宣讲需求,将13名专兼职教师全部纳入县委党校“红色熔炉”宣讲队中,每人认领1—2个基层宣讲专题,涵盖党史党章、科学理论、生态文明、移风易俗等领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面的党课需求。同时,每位教师至少结对2—3个村居社区,利用支部主题党日、“三服务”、户主大会等载体走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广场。开展针对性师资培训,通过教学比武、集体备课、专家指导、磨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理论功底和宣讲水平。制定教师上讲台“十不准”,从严要求宣讲纪律。二是发挥党校教师辐射引领作用。在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以党校教师名字命名的理论宣讲工作室。充分发挥党校骨干教师的理论优势、宣讲优势,通过导师帮带、定期培训,手把手地教导青年志愿者备好课、讲好课。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两轮试讲等,确保党课的质量。在练梅、殷荣林等一批骨干宣讲员的带动下,党校年轻宣讲员快速成长。同时,借助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施小荣的品牌效应,将“老施”这个称谓延伸至更广意义上的“老师”,与县委宣传部、传媒集团联合组建“老施来了”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坚持移动优先,把宣讲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做到“党声我来传,理论云上讲”,有效巩固了舆论传播阵地。
二、立体宣讲创形式之新,做到宣有所依
主动适应基层党员群体新特点,打破传统宣讲模式,突出分层分类、精准到位。
一是“你点我送”上门开讲。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坚持推进宣讲内容“供给侧”改革,通过蹲点调研、“每月跑一次”等途径,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制定了年度宣讲菜单,供基层单位“点单”。如2021年我们开展“百节党课庆百年”活动,采取“送教上门、流动授课”的形式,通过长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按照“党校放榜+基层点单+党校派单”模式,把重点打磨的《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百年大党与中国巨变》等精品党课送到农村文化礼堂、基层实践站所,真正做到你“点单” 我“上菜”,实现了宣讲活动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2021年累计完成“点单”70余场次,居全县机关部门前列,受益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二是“五进五讲”持续升温。哪里有需要,宣讲就到哪里。采取“送教上门、流动授课”的形式,进机关讲理论、进农村讲政策、进企业讲形势、进社区讲文明、进学校讲礼仪,把宣讲延伸到各个领域实现全覆盖。如主动走进村社,将“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热点难点话题与社区居民及时沟通,让群众想听、爱听、听得进去。坚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党课,既讲“大政策”又讲“小道理”,让理论宣传“有滋味”接地气。如推出的党课《从疫情防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深入浅出地宣讲最新理论,让基层广大党员群众明事理、讲道理。
三、渐进成效助入心入脑,实现宣有所用
紧扣入脑入心的目标,紧贴群众期盼亮剑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是重要节点抢先发声。聚焦党的二十大、建党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专题磨课,邀请省市党校专家上门专题辅导报告,让宣讲员跟学深学,讲深讲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主动出击,深入挖掘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党员志愿者的典型事迹,用好用活鲜活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重大事件引领在前。二是助推文明实践服务群众。依托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的资源,深入挖掘打造《党的群众路线在浙西抗战中的实践与启示》《信仰的力量》等精品宣讲课,打造《让历史说话》系列访谈党课,把长兴的红色革命历史带入课堂,让干部群众在聆听红色故事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励。同时,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智库作用。组织党校教师深入深入基层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诚信建设专题调研,将形成的调研报告《关于长兴移风易俗的调研与思考》《关于长兴县诚信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第一时间转化为宣讲专题,用最鲜活的素材、最及时的信息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总之,党校肩负干部教育培训和重大理论研究宣讲任务,我们将牢记党校使命,落实党校职责,强化理论武装,在自身功夫深、功夫硬的基础上,做好党的理论的传教者和宣讲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